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政策旗下的“三农”巨变:农业供给侧改革

    信息发布者:陈信桥
    2017-12-08 09:19:19   转载

    周知客 2016-01-10 13:51:25

    政策旗下的“三农”巨变:农业供给侧改革

    作为传统第一产业,农业在中国各产业中一直处于基础而非主导地位。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步进入相对成熟阶段,以及疲软经济的提振需求,以"三农"为主的第一产业梯队所蕴含的巨大潜在价值正在重新被重视起来。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纲领性改革政策,从中央最高层推出和落实的主要包括(部分):

    2015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5年2月11日,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土部等联合发布《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

    2015年6月2日,财政部发布《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

    2015年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2015年8月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2015年8月24日,《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

    2015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关于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规划部署;

    2015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且据市场的预测,2016年一号文件或聚焦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地区的一二三产业一体化。

    早在11月2日出台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就聚焦农村改革五大关键领域: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加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等。

    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1月4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设定了更为详细的产业融合目标: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是一个范围更广、动态化的概念。发端于石器时代末期的传统农业在发达国家一直延续到18世纪60年代,是一种更为纯粹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农业是广泛借助和应用现代科技、工业现代化管理经营的社会化农业,属于农业产业的最高级阶段。现代农业通过适度规模化的耕作,大幅提高耕作效率;利用创新科技,提升了土地的生产能力。此外,产业化程度更高、产业链延伸性强等特点,让现代农业在推动农工贸的衔接和融合方面更为便利。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产业融合+互联网助力+农垦改革

    作为传统产业,农业面临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值低等问题:首先,经济增速下降导致农产品消费需求低迷,进而导致产能过剩,农业整体盈利和增收困难;其次,劳动力、原料、农资等各生产要素成本和环保要求的提升,使农业经营成本攀升;第三,传统农业政策补贴结构已经调整,财政补贴归并取消,农企盈利压力增加;最后,国内外农产品价差较大,甚至持续扩大,中国农业竞争处于绝对劣势。

    所以,《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对于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从一味追求产量转向重点推进农业模式转型,实现农业产出高效、品质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平衡。

    (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位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5年12月24日、2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了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明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示着中国农业将面临一次整体的结构调整改革。

    当前中国农业面临诸多矛盾和难题,如在粮食生产上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农事生产还受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等影响挑战;国内外农业资源配置扭曲严重,国内过高的粮食生产成本在海外不具备竞争优势,增产越多亏损越多。

    这些"病根"主要出在我国农业结构和农业政策上。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深入农业领域,就要调整农业结构以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增强农业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破解中国农业发展困境。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方向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扭转粮食安全对产量、数量的片面强调,转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具体来说,去库存,就是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降成本,就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补短板,就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第一,进口粮食就是进口土地和水资源。调整粮食生产基本策略,调整粮食自给战略的弹性,从国际着眼综合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对全球农业开发潜力、环境与风险的分析,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加强保障粮食供给。

    第二,在农村土地制度上寻求突破。中国的经济改革发端于农村,以土地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关系解放的红利促成了第一次变革的成功。下一步,围绕土地制度的改革仍将决定中国农村发展是否再添活力。

    三,农业产业发展面临改革与提升。除了粮食保卫战,在新时期更要兼顾农业的经济产出效益。目前在农业生产关系上,中国仍是个体小农经济占绝对地位。未来应该在土地流转、农业组织化、产业资本下乡等更大力度的尝试和改革。

    (二)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兼具的现代农业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这也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预计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能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具体措施包括:

    1、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功能化,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等提出详细要求。

    2、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3、创新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4、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

    此外,该《意见》在财税、土地等政策的支持力度、试点示范、落实责任、部门协作等健全农村产业融合推进机制等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要求。

    (三)互联网如何助力农业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可见,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互联网均有用武之地。产前的资源数据、土地流转、农资供给;产中的智能生产、技术服务;产后的物流销售、信息服务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产业深度优化。

    互联网正悄然全面改造起中国农业产业链。通过对近100家涉农互联网企业调研发现,安信证券认为从农资销售、中介服务、土地流转到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中国整个农业产业链上都已经出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身影。未来伴随着土地经营规模化的推进,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崛起,农业互联网时代必将到来。

    图1:互联网对农业全产业链渗透、参与示意图

    政策旗下的“三农”巨变:农业供给侧改革

    在目前初级阶段,互联网+农业类国内企业主要分为七大类型:1)农产品销售渠道变革型;2)产业链大数据型;3)专业合作社服务商;4)数据挖掘型;5)农业物联网;6)土地流转电商化;7)农资电商型。

    (四)农垦改革: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2015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强调了深化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建立符合农垦特点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对上市农垦企业的土地管理方式、股权多元化改革以及减轻包袱等做出指导。

    图2:农垦耕地占全国耕地比例

    政策旗下的“三农”巨变:农业供给侧改革

    目前中国整个农垦系统普遍存在着社会负担过重、管理机制僵化、市场化运作不足等问题。该《意见》从七个方向明确了深化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改革,重点包括如垦区怎么改、农场怎么改,人员、资产和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怎么办等。

    1)集团化是垦区改革的主导方向,将继续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

    2)坚持社企分开,改革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

    3)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股份制、公司制等农业经营形式。

    4)构建新型劳动用工制度,市场化用工。

    5)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6)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明晰农垦国有资产权属关系,建立符合农垦特点、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

    7)创新土地管理方式。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创新农垦土地资产配置方式。开展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试点。♦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